踏入春夏,又是霉菌活躍季節。浴室天花牆身及衣櫃暗角「孕育」點點黑斑;毛巾衣服洗淨後老是傳來陣陣「噏味」;除此之外,有否發現總是眼痕痕、鼻癢癢、喉嚨痰卡卡?話你知,全都是霉菌作怪。別以為霉菌睇得見聞得到,沒有多大危害,若然忽視,同樣有機會令你身體發霉,嚴重者可誘發皮癬、哮喘以至肺炎,外國更有死亡個案。
文:本刊記者 攝影:黃冠華
霉菌,又稱徽菌,是真菌一種,只要有空氣、水分及養分,霉菌便可生存。繁殖期間,它會產生孢子飄浮散布於空氣當中,附在有機物表面不斷滋生,最後會長成肉眼可見的綠色或黑色霉斑。
香港位於亞熱帶,每逢三月開始天氣潮濕炎熱,加上地小人多、樓宇環境擠迫,不少家庭都要室內晾衫,甚至使用無窗「黑廁」,往往因空氣不流通,令住所濕度、溫度提升,而人體皮屑、毛髮都是霉菌最佳食糧,若久久未有清潔家居兼懶理霉跡處處,如果濕度、溫度合適,你的家就是真菌、霉菌的「安樂窩」。
長期與霉菌同居增患癌風險
人在潮濕發霉環境下,容易引發許多身體問題,霉菌的存在亦會增加塵蟎(因為霉亦是塵蟎的食物),即致敏源一種。若屋內空氣不流通,致敏源濃度增加,容易出現皮膚及上呼吸道敏感徵狀,患者或會出現皮膚痕癢、紅疹、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喉嚨痕、咳嗽、多痰,較嚴重者會誘發鼻竇炎、濕疹、氣管收縮等,若患者本身患有哮喘或屬霉菌過敏者,更會出現氣喘及呼吸困難等徵狀,嚴重者更會誘發哮喘或過敏性肺炎。
「美國醫學研究所」早於2004年發表研究,證實健康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或哮喘問題,與他們早年曾接觸霉菌有潛在關係,而在室內長期接觸霉菌,亦會增加咳嗽、哮喘及過敏等反應。更有醫學文獻指,長期與霉菌同居,有機會增加患癌風險。
高危一族小心受霉菌感染
事實上,真菌及霉菌無處不在,但是否吸入後便一定受感染?呼吸系統科醫生吳健聰解釋:「人體正常有鼻毛、呼吸道亦有絨毛及黏膜阻檔外來物,一般人若有足夠抵抗力,並不容易受霉菌感染。」不過,若長期處於霉菌密集環境、高危一族如年老長者或幼童、抵抗力較差、需要長期服食類固醇或免疫力藥物的長期病患者,如糖尿病、接受化療病人,以至心肺疾病患者,其預防機制就會受到影響。霉菌進入氣管或會引致肺炎或入血,對人體構成嚴重性較大的感染。
「曾有病人在家中處理吸塵機袋時,因塵袋突然爆裂,突然在短時間內吸入大量微塵及霉菌,未幾,他因發燒及咳嗽徵狀而求診。抽痰化驗後種出真菌,追查後才驚悉與換塵袋有關。」亦有個案因長期在空氣不流通的士多房做清潔工作,因久咳一年而求醫。吳醫生在病人照肺後發現個肺已「好花」,種菌後發現該真菌會令人有哮喘反應,要處方抗真菌藥及類固醇治療才完全康復。
服食抗生素 有機會迎來霉菌侵襲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原來傷風感冒服食抗生素過後,亦有機會令身體發霉。真菌與細菌是「有你無我」關係,耳鼻喉專科醫生何的煒解釋:「有病人因耳道受細菌感染而獲處方抗生素,成功殺菌後,耳道讓霉菌在無對手『爭地盤』之下成功佔據,傷口再被霉菌感染,又要處方去霉菌藥水。」
何醫生提醒,耳內正常都有霉菌存在,抵抗力足夠者就算被霉菌入侵亦不會有徵狀,但有不少人有「撩耳」習慣,經常撩耳有機會令皮膚受損,只要有傷口,便有機會受霉菌感染。耳朵發霉的徵狀與受細菌感染相似,患者都會有耳痛及耳塞感覺,但「發霉耳」患者更會有痕癢感覺,所以求診時醫生可以分辨及對症下藥。
醫生不建議撩耳,但當洗頭、游泳後耳道入水,又或者有耳垢時應怎麽做?何醫生建議:「其實水分在耳道會自然揮發,身體亦有機制將耳道髒物排走,所以根本毋須撩耳。若耳道入水可以棉花棒輕輕印乾,或游泳時用耳塞,沒有水進去就不需要撩乾,這是比較好的處理方法。」
未乾透內褲引致股癬反覆困擾
除了耳鼻喉呼吸道外,身體最有機會接觸到霉菌的器官是皮膚。大家聽過的香港腳、灰甲都由癬菌引致,原來癬亦屬真菌一種,雖與霉菌不同,但癬菌主要令皮膚感染。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解釋:「大家都可能聽過香港腳,即腳癬,患者腳趾罅濕爛、痕癢、脫皮,嚴重者腳趾甲亦會受到影響,即出現甲癬,又稱灰甲。當然身體其他地方都可能出現癬菌,例如大脾罅、臀部都會有股癬或體癬出現。」
陳醫生憶述一名男病人因受股癬反覆困擾而求醫的經歷:「該名男患者每次洗衫後,衣服未乾透便心急放回衣櫃,加上衣物未有掛於太陽下曬乾,讓霉菌在潮濕環境下有機可乘,在其內褲滋生,但他未有為意,繼續長期穿着該些內褲,導致股癬不能『斷尾』。」最後,經陳醫生抽絲剝繭後,成功追查出股癬是與其內褲潛藏霉菌有關,患者立即改善處理衣物習慣及更換新一批內衣褲後,終與股癬告別。
與家人共用毛巾手巾有機會感染
家人受癬菌困擾,若以同一洗衣機洗衫,會否互相傳染?陳醫生解釋:「若家人染上香港腳或股癬,內褲及襪都可以與家人衣物混合洗,最重要是清洗後必須充分曬乾或焗乾,只要在不合適的濕度和溫度下,霉菌及癬菌都會死掉。」另外,陳醫生提醒,置放浴室的毛巾要經常更換,因浴室潮濕,霉菌積聚自然會增加癬菌,若與家人同用毛巾、手巾,有機會將癬菌傳染。